案例警示

首页 / 交流研讨 / 案例警示 / 正文

斩断内外勾结骗取社保资金的黑手——浙江海盐审计机关揭开再就业培训造假案纪实

发布日期:2013-04-25  浏览量:

  再就业培训工作历来是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而浙江省海盐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却将黑手直接伸向了再就业培训资金。日前,海盐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工资就业培训科3名涉案人员因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均已被绳之以法,原工作人员吴某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6个月、原副科长袁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和原科长杨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全部赃款也予以追回并上缴国库。另外,县委专门召开常委会,对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班子进行了责任追究:原局长调任非主要领导职务、原副局长调离并诫免6个月。那么,海盐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窝案”是如何被揭开的呢?事情还得从海盐县审计局开展的 “2005-2006年度再就业培训资金使用情况审计”说起。



职业敏感锁定审计疑点线索


  2007年5-6月,海盐县审计局开展了“2005-2006年度再就业培训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工作,并追溯至2003年度。审计中发现:2005-2006年失业人员、失土人员免费培训业务量上涨较快,培训资金急剧增加;培训业务量过分集中于培训设施、教学质量较弱的社会办学机构,而有着一类设施,政府投入大量教学资金的职成教中学和各镇成人学校,从资金上分析其承担办学的业务量不到3%。对符合条件的失土人员、失业人员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是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在有限的资金内让困难民众得到最好的教学,掌握一技之长,尽快得到就业,这是政府开展这项工作的宗旨。可为什么会出现放弃好的教学设施和技术,退而就次让社会办学力量承揽近98%的培训业务呢?为什么在众多的社会办学机构中,培训业务量的86%又集中于其中一所办学机构——海盐现代职业培训学校呢?现代职业培训学校作为一所社会办学机构,为什么将培训场所设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机关内部,它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又有什么联系呢?目前办公设施如此现代,申请财政资金补助时为什么未向财政部门提供受培训人员的电子文档材料呢?众多疑点盘踞在审计人员心中。

快速出击掌握第一手取证资料


  审计组人员出于职业的敏感性,在送达审计通知书的当天,随即采集了2003-2006年有关失土人员、失业人员培训的业务数据资料,在发现其录取信息不完善的情况下,当即向现代职业培训学校发出通知,要求在三日内向审计组提供其已结报财政补助资金的所有培训人员的电子文档资料,同时要求其提供2005-2006年的有关财务帐。在现代职业培训学校以未建帐为由拒绝提供有关财务资料后,审计组及时将情况汇报给局领导,后在当地税务部门的配合下,提取了现代职业培训学校部分财务资料。审计发现其财务管理混乱、账户设置不全,所附原始凭证残缺不全,缺失财务总账和明细账。审计调查中还发现:所提供的会计凭证中附有科目汇总表,这与不提供成本明细账、总账存在较大矛盾。

狡猾狐狸难逃现代审计法眼

  用手工办法显然无法核对培训人员的真实性,因此,审计过程中,集中抽查了现代职业培训学校2005-2006年培训业务的承揽情况,审计组将现代职业培训学校提供的WORD文档的电子表格转换成EXCEL表,并以AO为审计实施平台,对采集的业务数据进行转换,并辅助运用SQL、EXCEL等工具,在操作上大致分几大步走:


  1、按照失土人员以身份证为主线、失业人员以失业证为主线的思路,对25000多条记录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同一失土人员、失业人员多次参加培训的数据资料的EXCEL表;


  2、在多次培训资料的数据基础上以培训项目为主线,运用SQL语句,筛选出同一失业人员、失土人员在同一项目上重复培训情况,并生成EXCEL表;


  3、将生成的多次培训资料与重复培训资料进行比对,筛选出同一失土人员、失业人员参与不同项目培训情况等等。


  按照同样的原理,以AO系统为平台,对同一失业证号、身份证号出现不同姓名、同一人员在同一天参加多个项目培训等情况运用SQL语句进行了查找。


  通过反复的查找、比对,查出同一失土人员、失业人员多次参加培训、同一项目重复培训,且重复量较大等问题,其中个人培训最多的次数达6次,同一人参与同一项目培训的最多达3次。在失土人员培训中,有987个同一身份证参加2次及以上培训,培训总次2077次,重复培训1090次;失业人员培训中,有1164个同一失业证号参加2次及以上培训项目,培训次数2538次,多培训1374次。同时还出现同一身份证号拥有多个不同姓名、同一姓名拥有多个失业证号等明显不符政策及与现实不相符现象。


  抽查申请补助名单发现,大量的名单中培训人员签名笔迹相同,存在更改姓名或身份证号、更改住址等手段伪造培训人员。审计信息显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未尽监管职责、培训对象存在严重失实,存在假造培训人员资料以骗取财政资金问题。

部门联动揭开内外勾结真相

  审计部门及时将现代职业培训学校财务上发现的疑点及运用AO实施系统在业务资料中发现的多次培训、相同项目重复培训等严重不符政策与失实问题,及时向县纪委、监察部门作了汇报,汇报情况引起县纪委监察部门的高度重视:


  1、县纪委、监察部门听完审计部门的汇报,当即决定成立专案组,立项追查,第二天发出了与审计部门联合审查再就业培训资金使用情况通知书;


  2、分工合作,责任明确。为了不打草惊蛇,审计部门与纪委监察部门进行了分工:审计部门负责财务资料及业务资料的审查,并根据纪委监察部门审查的需要,出面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索取有关材料;纪委监察部门则根据审计部门提供的线索开展外围调查,包括向有关培训学员了解培训报名方式、实际参加培训、考试的真实性情况、领取合格证情况等;向较正规的公立培训学校调查劳动保障部门有关工作人员领取劳务费、报销本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等情况。


  3、几经蹉商,共同确定审查方案。审计人员对取得财务资料、业务进行不断归类总结,将情况反映给县纪委监察部门,县纪委监察部门又不断将调查的最新情况反馈给审计组,双方多次蹉商,设计多种方案,寻找最佳突破点。自审计组发现线索到案犯归案,双方碰面会不下10次。


  4、条件成熟,及时将情况反映检察部门。审计部门和县纪律、监察部门几经讨论、研究,在寻找到确切违法线索后及时向县检察院提交有关情况。县检察院又召集纪委、审计三方反复论证证据的可行性,安全性,三方共同确定纪委监察部门与涉案人员正面交锋的时间。


  经纪委、监察、审计三方的进一步审查查实:


  有关工作人员与培训学校内外勾结,收受贿赂,骗取财政资金,违规在培训机构领取劳务费、报销本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他们与培训机构约定,按照失土、失业人员参加培训名额的多少按每人5-10元的标准进行提成,大量收取贿赂;现代职业培训学校采用发放礼品等不正当手段吸引本不愿参加培训的失土、失业人员前来报名,从而取得失土、失业人员有效的身份证件;劳动保障部门未尽到监管职责、擅自放宽培训政策,对社会人员借用失业证号、失土人员身份证号现象熟视无睹,资格审查工作流于形式,致使国家财政资金损失巨大。经测算,2005-2006年度,现代职业培训学校重复结报培训2403人次,按每一次培训费财政补贴400元的标准计算,财政多付补助资金96.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