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习

首页 / 交流研讨 / 审计学习 / 正文

审计离不开工匠精神

发布日期:2017-12-13  浏览量:

一部题为《大国工匠》的专题片在央视热播,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加快推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审计应进一步发扬工匠精神,提倡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工匠精神,是一种敬业守责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止于至善的标准定位和自然养成的职业操守。

用公正锤炼本色。古语云:“臣心不正害政,君心不正害国,人心不正天下危”。审计人员往往代表着公正的形象,必须时刻保持正直做事、正气立身。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时刻牢记解民情护民利,是做好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重点。增强审计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深入研究新的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审计工作特点。满足和服务不同阶层的审计需求,需要有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思路和方式方法。要坚守党性原则,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矢志不渝为国家审计促进国家良治的推进。审计干部,责任重于泰山。自当傲骨长存,既要坚定信仰、永葆本色,坚守审计干部的“卫士”责任;又要实事求是、勇于担当,锻铸审计干部的“公正”形象。要以对国家和人民,对历史和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既要站在大局思考问题、定位角色,又要懂得基层、处好群众,与基层和群众的脉搏一起跳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否将情感摆在人民群众这边,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想问题、谋审计。

用精细打造品质。“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细心一直是成功的关键。在审计工作中,往往是小事之中连大局,细节里面显作风。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力量,要推进国家良治,必须做到精细服务。审计干部要练就做好工作的过硬本领,要有心怀苍生的大爱精神和积极为民解难的奉献情怀。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目标,通过加强对涉及民生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关注涉及“三农”、城市低收入群众以及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和资金的管理,政策落实及执行中的问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精细,是审计人的风格,审计工作无小事。审计人员必须养成心细如发、一丝不苟的习惯,认真做到“精、准、严”,“精”,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工作最好、最佳、最优化。“准”就是要准确无误,问题掌握准确,事物判断准确,整改传达、执行准确。“严”,就是坚持标准、严格监管,严格控制偏差,达到最佳效果。这就要求审计人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雷厉风行,不推不拖,快节奏运转;进步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多有“几把刷子”,造就一支“出门能审、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问责能办”的审计队伍;进一步研究工作方法,探索监督、服务的内在规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整体联动格局;强化质量意识,以服务国家治理为保障,追求服务效能化。

用专业激发热情。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审计干部要在名利上有满足感,在能力上有危机感,要学会“知足”与“知不足”,真正做到名利待遇上不计较、不攀比、不失衡,在能力水平上不自满、不懈怠、不停滞。正如古训所言:业精于勤,事成于专。作为审计人员,要醉心事业,除却杂念,不被外界所干扰,一心扑在其中,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的境界去工作,努力成为审计业务“专家”、计算机“行家”,要始终保持认真专一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不断提高工作专注度,真正把智慧和精力集中在本职工作上。“勤于事、慎于言,敏于行”,这是古人提出的为人处事原则,也是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审计人员捍卫法律所采取的措施方法,获取审计证据、提交审计报告的专业水平,以及审计成果所能达到的效果,都是衡量审计人员的标准。服务规范,要求我们突出审计监督重点,既密切关注财政收入情况,促进应收尽收,又高度关注财政支出情况,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方面,不断加大对税收征管、非税收入收缴、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情况的审计监督力度,促进财政增收。另一方面,抓住财政资金支出重点,突出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

湖北省审计厅南漳县审计局 李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