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习

首页 / 交流研讨 / 审计学习 / 正文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发布日期:2018-03-06  浏览量:

导读: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但近年来随着审计诉讼案件的增加,审计风险日趋增大,审计风险已成为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机构及广大审计人员必须重视并加以研究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含义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力求使审计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

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的重要内容,加强审计风险的研究,对于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审计工作起步较晚,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审计风险成为我国审计实务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了完善我国的审计理论,提高审计质量,本文拟就审计风险的含义、影响因素及防范进行探讨。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 
  风险是指发生伤害、毁损、损失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时期。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所谓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所谓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所谓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在经营风险导向审计时代,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审计人员应当实施审计程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所谓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式: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二、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 
  由审计风险模型可知,审计风险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二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即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和主观努力的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但主观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 

(一)主观原因 

1、审计人员经验和能力的有限性。审计能力的相对有限,使审计所能完成任务的能力难以达到社会的全部期望,或者使社会与审计职业界对审计的内容和要求不一致,这种状况常常使人们卷入不愉快的责任诉讼纠纷。因此审计能满足社会需求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审计能力与社会公众的需求之间总存在一个“期望差”。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审计准则也强调审计报告仅是一种意见。这种认识从另一个方面表明,审计人员对审计结论承担一定的风险。

2、审计人员工作责任心和职业关注状况。民间审计是一种专门技术服务,审计人员有责任计划自己的审查工作,以查出可能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差错行为,同时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应运用应有的技术和职业关注。可见,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关注对审计的结论相当重要。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要求审计人员是高层次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他们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审计人员并不是人人能够达到上述要求,这也不可避免地会限制审计工作的开展,影响审计质量。如果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疑点未进行扩大范围的审查,就是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如判断的失误、遗漏了重要的审计程序、采用不恰当的审计方法等,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3、审计人员所采用的现代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着缺陷。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前提,并且抽样审计方法和分析性复核方法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因而审查的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审计职业发展到今天,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必然会使边际收益下降。为了维持应有的边际收益,审计职业界就必须追求审计效率和效果的平衡,即在保持各项具体审计活动必要效果的同时,努力追求最高的审计效率。于是,必须把审计的力量重点放在各个重要组成项目上,放弃一些审计人员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也愿意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抽取全部业务的一部分来进行审查。虽然抽样理论已研究很深,但具体应用到审计中来,审计人员还是没有十分把握所抽取的样本就能代表整体,主观的结论与客观的事实之间的偏离总是存在的。 

(二)客观原因 

1、审计执业环境欠佳。审计活动所处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不理想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客观原因。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恢复和发展毕竟只有20多年,同国外300多年发展历史相比缺乏成熟的理论、实践经验,加之法律、法规不健全,惩戒配套制度不到位、规范力度不够,致使审计独立性差,审计人员风险意识差、抗风险能力差。同时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使审计面临风险。近年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会计信息市场的会计信息质景依然不如人意,会计基础工作弱化使以此为基础来进行综合判断的审计面临着愈来愈大的风险。

2、现代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范围的拓宽。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使国内经济环境变得复杂,同时也使审计的对象日益复杂化。随着受托责任的发展,审计的范畴不断扩展,审计服务领域从财务报表的验证和管理咨询扩展到质量的审计、风险评估等,审计范围的扩展也给审计职业界带来了新的风险和压力。

3、政府和社会公众审计的意见依赖程度臼益提高以及对其认识上的偏差。审计活动作为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认可和重视并逐步对其产生依赖。审计结论大到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经济、税收的政策的制定,金融证券市场的波动,小到影响居民的投资、理财。委托方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对审计风险的控制不仅是审计人员应尽的职责,也是审计职业界努力的方向。仅靠审计人员的力量,而不注重对审计执业环境的净化,审计风险的控制是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的。因而,审计风险的控制对策,既涉及到审计人员,也涉及到审计职业界,以及整个社会。

(一)完善审计机构建设,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 

防范审计风险关键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而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审计能否真正发挥为政府和公众服务的最终作用,不仅要有完善的审计行业

标准来规范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建设一支合格的、高素质的审计专业队伍。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成为推动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会计师事务所要尽可能吸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资格并有丰富执业经验和良好信誉的会计师加入审计队伍,造就一批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精通管理、审计、法律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审计业务需要。

(二)强化约束机制,加大连规经济成本 

政府应运用其国家机器所拥有的手段,强化约束机制和制度建设,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正确履行其职责,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告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作用,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赔偿责任,淡化行政责任,有限度地引入刑事措施。民事赔偿责任不仅给“违规”的注册会计师明确了经济上的赔偿责任,而且通过其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可以有效地迫使“违规”者退出非法所得,还可以鼓励广大受害者依法请求赔偿,积极地同“违规”行为作斗争,既能使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补偿,又能使“违规”注册会计师形成经济压力,从而抑制其“违规”的冲动。 

(三)加强外部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建设包括政企关系的调整、整个社会诚信水平提高、企业管理者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等诸多内容。 

重点强调的是政企关系的调整,我们应当完善体制改革,彻底断绝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使注册会计师有一个较宽松的便于执业的政治环境。 
  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增强注册会计师独立性。 
  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一方面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从而从源头上控制注册会计师风险;另一方面在强化公司审计委员会对内部会计监督功能的同时,应由代表股东利益的审计委员会来聘请注册会计师,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环境建设优化还包括注册会计师判断标准的建设,其中重点应加强审计准则的建设。 

审计准则是开展审计业务应遵循的规范,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标准。如果审计准则这个标准或尺度本身存在缺陷,审计的结果必然是不恰当的。 
  四、结束语 
  现在,我国审计界所面临的不再是一个对审计风险观念上的改变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深入地理解审计风险的概念和理论,寻求一种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方法来提高审计质最,降低审计风险。只有解决好审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问题。并使得以审计风险控制为基础的审计模式在审计实务中得以运用,我国的审计实务才会产生一个新的飞跃。

(来源: 风险管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