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习

首页 / 交流研讨 / 审计学习 / 正文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率能不能作为审计部门的考核指标

发布日期:2020-04-28  浏览量: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率

能不能作为审计部门的考核指标

企业的领导不仅关心审计部门都发现了哪些问题,还关心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尤其是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企业领导。如果企业领导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也就不会过于在意审计发现。同时,关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领导也较为重视合规经营。退一步讲,即使不重视合规的领导也更希望不要因为问题未整改而影响业务发展或受到监管处罚。审计部门在做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时,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被管理层或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问起的次数也较多。

从审计发现问题到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再到后续审计,往往是个闭环的审计作业模式。审计部门也有责任督促被审计单位对问题进行整改。但审计部门应该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率负责吗?对审计部门的考核应该把被审计单位的问题整改作为考核指标吗?

如果把问题整改率作为审计部门的考核指标,那么审计部门手里有什么手段来促进整改率的提高呢?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处罚?如果审计部门没有处罚权呢?而且如果赋予审计部门处罚权,也就违背了审计的独立性原则。审计部门往往只是有处罚建议权。通过把问题整改率写进审计报告并向企业领导专门汇报,来引起企业领导重视从而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问题整改率?恐怕企业领导也没那么多精力,生存和发展、效率和效益才是企业领导更直接关心的。

如果非要把问题整改率作为审计部门的考核指标,那么审计部门也有对策,那就是把不容易整改的问题少写点进审计报告里,当然前提是审计风险允许范围内。还有一种办法能提高整改率,就是把一个问题切分成更细的几个问题,这些更细的问题总会有能整改的。现实中,基础工作越好的单位审计整改率越不容易上去,因为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往往只剩下行业中的通病,很难整改;而基础工作较差的被审计单位整改率更容易上去,因为过去的毛病太多,后面可以整改的空间也较大。

这里还有一个矛盾,企业领导关心问题整改率,所以考核部门老想把问题整改率给审计部门;而审计部门的内部考核更关注审计发现的重要性水平。有经验的审计人员知道,审计发现的问题越严重越不容易整改。企业领导不关心审计部门发现多少

问题,更关心关键时刻不能让任何问题影响业务发展和目标达成。哪怕再大的问题,只要不影响最终的目标达成,只要能最后“摆平”,只要在企业的风险容忍范围内,就可以放一码。哪怕再小的问题,影响到企业领导的声誉和发展前途,企业领导也会着急上火。实务中,真的有企业老总因为被发现私自更换车辆配置而与审计人员反复沟通,反而对被发现的更大问题没那么关心。

最后还是那个问题,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率应该作为审计部门的考核指标吗?可以作为考核指标,但这里有一些前提条件,就是审计部门手里有处罚权。例如有的企业把监察、审计、合规、内控等职能融合在一个部门里,那么整改率可以作为考核指标。肯定也有没有处罚权的审计部门把问题整改率作为考核指标,那也会有其他前提条件,例如问题整改率作为被审计单位领导的考核指标.....

(作者:窝史尼蝶;转载自审计实践公众号)